电焊防飞溅剂与焊接金属组织分类
发布时间:2012-12-24 14:33
先共析铁素体(PF)
先共析铁素体可分为晶界铁素体和晶内铁素体。晶界铁素体是沿原奥氏体晶结析出的铁素体,有的沿晶界呈长条状扩展,有的呈多边形相连接沿晶界分布。通常在电焊防飞溅剂和高温发生了ϒ-ɑ相变时优先生成,这是因晶界能量较高而易于形成新相核心。当冷却速度较慢或合金成分很少时,不仅在晶界,而且在晶内也形成块状或多边形状的铁素体,先共析铁素体的位错密度较低,大致为5x109/cm2。
带第二相的铁素体
这里所说的第二相是珠光体、渗碳体、马氏体及M-A组元,第二相的性质、电焊防飞溅剂、分布位置及特征是决定组织类型的关键,也是观察金相组织的重点。它的性质、分布及特征等与相变温度有密切关系,也与合金成分、电焊防飞溅剂、奥氏体晶粒度及冷却速度等有关。
在第二相铁素体平行排列的情况下,可根据第二相的性质、分布及特征,来区别侧板条铁素体、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。
⑴侧板条铁素体FS(SP)。它是由晶界向晶内扩展的板条或锯齿状铁素体,实质是魏氏组织。它也属于先共析钦素体,但比晶界铁素体的形成温度低些。它的特征是板条的长宽比很大,多在20:1以上。
当侧板条铁素体长大时,其r/ɑ界面上ϒ一侧的碳浓度增加,当其接近共析成分时,ϒ即转变为珠光体面存在于侧板条铁素体的间隙中。烟台恒鑫化工是电焊防飞溅剂生产厂家,拥有专门的电焊防飞溅剂事业部,研发生产销售的电焊防飞溅剂价格便宜,质量可靠。
⑵上贝氏体FS(UB)。上贝氏体的特征是碳化物在铁素体板条之同析出。它与侧板条铁素体有相网的形貌,即铁素体板条较细长。为了区别这两者,首先就要看生核的位置,上贝氏体通常在晶界生核,而板条铁素体往往是由晶界铁素体延续生长而成;其次从第二相的性质来区分,上贝氏体的铁素体板条之间分布的第二相是渗碳体,而侧板条铁素体的板条之间分布的第二相是细团珠光体或马氏体等。另外,上贝氏体的形成温度比侧板条铁素体低,所以铁素体内的位错密度更高。
(3)下贝氏体FS(LB)。下贝氏体的特征碳化合物在铁素体板条内部析出。根据析出物的形貌和分布分析,这些析出物不是在ϒ-ɑ相变时析出的,而是相变析出仅后再从仪中析出的。故上述的ϒ-ɑ相变应属于无扩散相变,所生成的仪必然处在碳过饱和状态。下贝氏体的第二相也是渗碳体,但它的分布完全不同于上贝氏体。
⑷条状铁素体(LE)。条状铁素体与侧板铁素体的不同在于:
①侧板条铁素体板条间为珠光体,条状铁素体板条间为排列成行的M-A组元或渗碳体;
②两者的生成温度也不相同,据测定铁素体生成于700-500℃,条状铁素体生成于450℃以下,在不同的电焊防飞溅剂与成分的焊缝中,这两种铁素体的生成温度均有变化,但相对次序不会改变;
③条状铁素体板间为小倾角,板条内位错密度很高,而板条铁素体位错密度要低得多。
随着合金化程度的提高或冷却速度的加快,条状铁素体间M-A组元形貌由块状或粒状向条状转变。在相同试验条件下,不同强度级别的焊缝组织中M-A组元有如下形貌:490MPa级焊缝中侧板条铁素体其间存在着珠光体,未见M-A组元;790MPa级焊缝中M-A组元呈块状或粒状;980MPa级焊缝中M-A组元呈条状。
本文参考《焊接材料手册》一书。 相关链接